每周豆粕:被忽悠的预期供需和被忽略的真实情况
每周豆粕:被忽悠的预期供需和被忽略的真实情况
上周CBOT大豆还是震荡为主,主力3月合约在1000美分附近反复争夺。国内豆粕方面,m1705合约走势较弱,虽然重心一直下移,但有效支撑2755-2765元区间并没有跌破,现货由于现在需求差和对未来需求差的预期,在上周价格接近贸易商点价的成本线之后,仍有人在砸价(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挺价),结合盘面走势不佳,现货市场悲观情绪弥漫。截止今日,京津冀鲁地区豆粕主流价格在3060-3300元,长三角地区豆粕主流价3100-3200元,两广地区豆粕主流价格为3080-3250元,价格与上周相比跌50-100元。目前豆粕期价走势强于现货,其中现货与m1705价差由420-580元缩窄至300-520元。
从技术角度讲,m1705合约自3024元高位开始下跌之后,一直没能有效突破下行轨道线压力,重心不断下移。但是,近期该合约的三个低点分别是2760元、2756元、2761元,没有跌破2738元(2016年该合约最高点和最低点画出的黄金分割线0.5附近)。并且,DIFF和DEA虽为负值,但已经从大角度变化转变为小角度变化。所以,从技术角度说,m1705合约虽然仍在震荡,但可能会快就会给出方向。
从基本面角度说,经过2016年9-12月的行情,笔者坚信豆粕行业规则已经改变——即通过调整供应,油厂对豆粕价格的话语权大大增加,进而导致上游大豆供应出现紧缺的问题时会传导至下游,但供应保持宽裕的话对下游的影响不大。事实上,2016年12月下旬至今的豆粕行情,市场开始砸价是为了提前锁利,在上周价格跌至成本线附近之后,大部分贸易商开始挺价,仍有少部分继续砸价(这部分人可能是通过期现结合做出了利润,但极有可能在放空),此间油厂是执行合同的为主的,大部分没有库存压力,市场砸价只是炒作的胀库预期。目前油厂已经很长时间不报春节后的价格了,但停报之前曾连续一个多月报价:m1705合约对应2月基差300-400元,3-5月基差150-180元,说明并没有售出多少2-5月的合同(如果销售情况良好,油厂报价时间会很短)。
整体而言,现在现货很弱,期价走势也不强,但现货与m1705的最低价差仍在300元以上(此前的砸价只是把油厂制造的泡沫挤了出来,油厂停止报价前所受售的基差现在依然有优势)。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现货市场越来越敏感,真实供需对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弱,供需预期的炒作对价格影响越来越大。远的正如2016年春季国内生猪存栏量大增的预期会导致豆粕需求增加的预期,和随后南美洪涝减产的预期,北美产区天气恶劣的预期,以及被证明风调雨顺之后美豆的丰产预期(具体数据很好找,我这也有,此间不再赘述)。和2016年9-12月供应紧张的预期反复炒作直至被透支一样,现在需求转弱,而且越来越弱实际上也是预期,并且迅速传播至下游,随着时间推移,需求弱的预期也在被透支。炒作需要实力,所以现在是工厂无往不利的阶段。